昨天凌晨,英特爾在與臺積電戰略性握手時,沒有表現出業內期盼的勇氣:比如全面引入代工,更沒有出現類似AMD剝離工廠的動作。
但它仍向前邁進了一大步。《第一財經日報》收到的新聞稿內容顯示,英特爾將把熱炒中的凌動處理器(Atom)核轉給臺積電,借助后者工藝、知識產權、設計流程等技術平臺展開合作。
這是創立以來,英特爾首度將處理器核轉移給代工企業。
臺積電大沾光
臺積電CEO蔡力行表示,公司成立之初,曾與英特爾有過合作,主要集中在WiMax、WiFi等通信芯片,而新的項目合作則更具有影響力。他表示,盡管目前屬于產業“艱困期”,但公司仍將持續投資技術、產能,適應客戶需求。
英特爾官方沒有透露是否將凌動外包給臺積電生產。全球執行副總裁馬宏升(Sean Maloney)似乎有意強調說,未來公司不會改變自主制造路線。
臺積電發言人曾晉皓拒絕對此評論。不過,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頗有韻味地說:“你說的也太快了些。”
“肯定將由它生產了。”半導體產業研究專家莫大康表示,臺積電技術實力雖很強勁,但并非獨立設計企業,英特爾將凌動轉給它,如果不由它生產,那就等于臺積電成了設計企業,勢必引發代工客戶不滿。
摩根士丹利半導體業分析師Charlie Chan在郵件中對本報判斷說,兩年以后,臺積電應該能夠正式生產。
臺積電早已擁有生產凌動處理器的實力。去年,本報記者參觀過其最先進的研發廠區Fab12,目前它正在進行45納米工藝布局,未來,還將承擔更高工藝的研發。
這對臺積電來說,實在是雪中送炭。因為金融危機引發的產業低潮,有可能在2009年給它一個虧損的首季。一個月前,蔡力行已經為自己的判斷偏差道過歉。
Charlie Chan表示,臺積電將大約能從這項合作中獲得每年1.5億美元的收入。
英特爾“一石多鳥”
英特爾的動作更有“一石多鳥”的效果。
首先,英特爾牽手臺積電,看重的是后者技術、生產以及整合市場資源的能力。以凌動處理器65納米工藝來說,臺積電在這一工藝領域,占據著70%以上的市場。
但英特爾圖謀更長遠。該公司全球CEO歐德寧昨天強調,這一合作將讓凌動單芯片的未來版圖進一步擴大,尤其向更多嵌入式應用產品延伸,比如上網本、MID(移動互聯網設備)、智能手機等多種市場。
莫大康表示,這一表態顯示出,英特爾走出傳統PC市場,正朝移動互聯網領域全面邁進,上網本、MID、智能手機以及更多移動設備都將成為其布局重心。而這將對全球PC業、通信業帶來強大沖擊。
英國ARM、臺灣地區威盛已經感受到壓力。ARM是全球手機芯片核心架構的巨頭,目前正朝筆記本市場轉移,它與威盛在低功耗處理器上勝過了英特爾。而借助臺積電整合能力,英特爾有望在低功耗、產品上市時間上超越對手。
將凌動轉給臺積電,也是轉移成本壓力的手段。莫大康說,凌動在英特爾產品線中相對低端。目前,英特爾正持續淘汰8英寸生產,未來兩年將投資70億美元,將工藝升級到32納米,以維持更先進產品的生產制造。
不過,Charlie Chan認為,英特爾這一動作“中性”偏“輕微負面”。他說,英特爾凌動定位寬而分散,加上主要側重新興市場,將導致營銷費用額外增加。其去年第四季財報之所以糟糕,正是低端處理器拉低了毛利。 資本市場的響應顯然也偏負面。昨天消息公布后,英特爾股價小跌0.24美元,一直在12.49美元附近徘徊。 |